1938年1月24日,韩复榘在武昌被执行枪决,时年48岁。
那么,老蒋为什么要在抗战紧要关头枪毙山东土皇帝韩复榘呢?
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
一、违抗命令,擅自撤退(主要原因)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日寇很快就大举进攻山东。
韩复榘为了保存自身实力,而置军委会命令不顾,主动放弃黄河天险,弃守济南,退往泰安。
这时,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又急电令其死守泰安。韩复榘回电“南京不守,何守泰安”,使得李宗仁大骂韩复榘,而后转告蒋介石“韩复榘违抗军令”。
而后,韩复榘又慌忙的撤至济宁、菏泽一带,必要时还打算退往河南,以图东山再起。
也正因为韩复榘不战而退,使得日寇长驱直入,彻底打乱了徐州会战的作战部署,同时,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。
二、密谋四川省主席刘湘共同反蒋。
在1938年1月初的时候,刘湘就与韩复榘密谋封闭入川通道,以阻止中央军进入四川,从而达到让其与日寇血拼,最后推翻老蒋独裁统治。
三、接管山东财政税收,对抗中央。
韩复榘自1930年9月成为山东省政府主席之后,就开始以发放军费为由,截留地方税收,以扩充自己的军队,对抗南京政府。
四、杀鸡儆猴,以儆效尤。
韩复榘不战而退损害的是政府号召力,为了激发广大将士的抗日决心,老蒋必须对韩复榘这样的行为进行制裁。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。
这里顺便提一下,韩复榘在开封召开的北方将领军事会议上,面对蒋介石的不点名指责,竟公开与之叫板“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,南京丢失又该谁负责任?”此话一出,当即弄得老蒋下不来台,而这也最终让蒋介石下决心枪毙韩复榘。
所以说,韩复榘被枪决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违抗军令,不战而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