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界遗产名录》是于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,该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的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》(以下简称《公约》),旨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。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《公约》,并在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。
截至当前时间(2024年8月27日),全球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总数已达1121项,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,总数达到59项,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、世界自然遗产以及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。
中国世界遗产分类及具体项目
世界文化遗产(40项)
包括长城、明清故宫(北京故宫、沈阳故宫)、莫高窟、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、周口店“北京人”遗址、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、曲阜孔庙孔林孔府、武当山古建筑群、庐山国家公园、平遥古城、苏州古典园林、丽江古城、北京皇家园林——颐和园、北京皇家祭坛——天坛、大足石刻、青城山——都江堰、龙门石窟、明清皇家陵寝、皖南古村落——西递宏村、云冈石窟、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、澳门历史城区、殷墟、开平碉楼与古村落、福建土楼、五台山、登封“天地之中”历史古迹、杭州西湖文化景观、元上都遗址、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、大运河、丝绸之路“长安-天山廊道路网”、土司遗址、广西左江花山岩画、鼓浪屿、良渚古城遗址、泉州: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、北京中轴线等。
世界自然遗产(15项)
包括武陵源风景名胜区、黄龙风景名胜区、三江并流保护区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、中国南方喀斯特、三清山国家公园、中国丹霞、澄江化石遗址、新疆天山、神农架、可可西里、贵州梵净山,以及可能还包括其他新增的自然遗产项目(具体新增项目需根据最新官方信息确认)。
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(4项)
包括黄山、峨眉山-乐山大佛、武夷山、青城山-都江堰(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)。
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地方,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,可接受“世界遗产基金”提供的援助,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。由于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,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各国都积极申报“世界遗产”。
